2011年5月9日星期一

學習坊:科技大學氣象講座後記

『科技大學氣象講座雖然以香港的天氣為題,但亦有數值天氣預報的介紹。』



科技大學氣象講座後記

香港科技大學在今年夏天有一系列科學講座,而首個講座是與氣象有關的,講座是以廣東話進行。

有關首個講座的詳情如下:

題目:香港的天氣
日期:2000年5月3日(星期三)上午9時15分至11時30分
地點:香港科技大學講堂B(近學術樓大堂)
對象:中學、大學學生或老師
講者:劉啟漢博士及林學賢先生(兩位均來自香港科技大學海洋及大氣研究中心)

內容簡介:兩位請者將講述怎樣量度及預測天氣現象,以及香港現時採用的警報系統。此外,他們也會介紹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。

該講座題目名為香港的天氣,由劉啟漢博士及林學賢先生主講,他們均來自香港科技大學海洋及大氣研究中心。出席講座的人數約為一百人,大部分出席者都是身穿校服的中學生。

講座分兩部分,首部分由劉啟漢博士介紹香港的天氣與數值天氣預報,另一部分則由林學賢先生介紹香港的天氣警告系統。現在就向大家匯報一下講座提及的東西。

(一)天氣與數值天氣預報

(1)香港的天氣 - 梅雨、颱風、季候風、寒潮

講者提到香港的天氣比較潮濕,主要吹東風。他更開玩笑的說若有人問今日吹甚麼方向的風,大家可扮懂的說東風就行,皆因香港四季裡百分之七十的日子都吹東風,說中的機會很大。

梅雨:常在五、六月發生。徘徊在華南一帶的低壓槽為該區帶來梅雨期。入夏初期,低壓槽北移,梅雨區也北移至長江流域以北的地區。入夏後,那道槽更北移至韓國或日本地區。講者舉了個特殊例子,1997年梅雨區長期停留在長江流域地區,令該區洪澇成災。

颱風:常在六至十月影響香港。講者介紹了颱風的特徵(如成熟颱風眼中無雲結構、強烈的對流活動、風眼壁的強風速、風眼經過前後的相反風向)、颱風的誕生地、颱風的路徑(他更展示1987年颱風韋恩的迂迴路徑)。

對於季候風、寒潮,反而沒有提及,只是介紹了火災危險警告。不過,他曾說火災危險警告是天文台發出,而非漁農署。

(2)氣象基礎

講者對溫度、濕度、氣壓、風及雲有以下定義:

氣壓 - 上空空氣的重量
風 - 空氣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
冷 - 空氣下沉(高壓脊)
暖 - 空氣上升(低壓脊)
水氣上升而凝結 - 雲、雨
濕度 - 空氣中的水汽含量
相對濕度 - 空氣中水汽與飽和空氣的比例
霧 - 濕度近百分之一百

他亦提到海陸風(可稱為日夜風)是導致空氣污染嚴重的原因之一,因為海陸風令空氣中污染物積聚,難以擴散吹走。

天氣觀測儀器:氣壓計、溫度計、濕度計、風向儀、風速計、雨量計等等。

他說雨量計有兩種,一種是量雨筒,以盛杯量度總雨量,另一種是像風車的,風葉兩邊繫著兩個小杯,一個杯口是向天,一個是向地的。若雨水盛滿一邊,風車會旋轉,令雨水傾走。這個儀器靠風車旋轉次數量度降雨率,從而得出雨量。它的好處是不像量雨筒會有雨水滿溢的情況。

他在解釋濕度時,雖有帶出露點一詞,但沒有詳細說明露點及相對濕度是怎樣計算出來。此外,他展示了一幅天氣圖,但沒有教大家怎樣閱讀天氣圖。

(3)數值天氣預報

這部分起初比較沉悶,我眼見部分人更睡了,因講者不斷在講歷史。

他介紹了好幾個物理界中重要歷史人物,如牛頓(Newton)及波耳(Boyle),跟著是數值天氣預報的基本方程式,如流體力學、熱力學及水循環,接住的是介紹幾位嘗試數值預報的科學家、早期至近代的預報電腦系統、大氣模式考慮的物理過程(如幅散及潛熱)。

他用了太多時間放在歷史介紹,影響往後的部分。有兩項重要的,即預報方程式及大氣模式考慮的物理過程,他也沒有深入說明,我覺得這樣比較可惜。

(4)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

因餘下時間不多,講者只簡略說出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是與全球海水溫度分佈有關,並沒有介紹以甚麼氣象數據看出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的強度、兩者對全球天氣的影響、現象的周期性等等。

(二)香港的天氣警告系統

這部分比前一部分更有趣味,講者以雙向方式教授,不像之前單向的,大家要悶著地聆聽。

講者播放了一套長達七分鐘的影帶,片中介紹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系統。之後有問答遊戲,來測試大家對天氣警告系統有多少認識。另外,他又拿來一套小型風向儀,讓大家欣賞。

整體來說,講座尚算滿意,不過內容一般,尢其是第一部分,或許是對象為中學生的緣故,內容不可大艱深。

至於第一部分內有關數值天氣預報及厄爾尼諾、拉尼娜現象的介紹,是有改善的空間。講者可刪去歷史部分且加強後段的內容,好讓大家更了解數值天氣預報的運作及基本理論。對於第二部分,雖然題材多為人知,很多人都曉,但其教授方法直得一讚!

對於在座的中學生,尢其是對氣象一竅不通的,這個講座可算令他們得益不淺。

文:園長
(並由香港氣象樂園修訂。)
15/5/2000星期一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